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介绍(三星堆的青铜面具用途是)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用途是
以纵目面具为代表的青铜面具群,是三星堆文物中最有特色同时最具精神文化内涵的文物之一,它们是中国时代最早和出土规模最大的面具群体,青铜面具的作用如下: 1、盾饰,用以加强防御力; 2、授面,系戴于死者面部,使死者在阴间得到保护,或者用来保存死者的灵魂; 3、祭祀场合或宗教仪式中的辅助用具,即法器,无论是否系戴于人的面部,都用来沟通人神或天地; 4、某一神灵或神职人员的形象,用来作为尊祟、祭祀的对象。
三星堆青铜纵目人面像造型象征什么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中那些头戴面具的造型,显然都带有巫的特点,显示了它们作为祭祀者的象征。三星堆青铜面具也显示出具有代表神灵的内涵。用面具代表神灵,或借助面具与神灵对话交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习俗。从第一层象征含义来说,它们代表着古蜀国巫祝的身份,象征着古蜀国的一个群巫集团,应是古蜀国神权的象征。青铜立人像双手作握物奉献状,表明了其特殊的身份象征,应是能够沟通天地、传达上帝鬼神旨意之类的人物。从第二层象征含义来说,它们也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既代表着神权,同时又是王权的化身。在文明的早期阶段,神权和王权通常是融合在一起的,统治者往往通过宗教神权来加强和体现其王权,而行使宗教神权者也总是执掌王权的统治阶层。三星堆古蜀时代的宗教祭祀活动,便具有强化神权和王权统治的重要作用。从第三层象征含义来讲,神奇的青铜纵目人面像,既有人的特点,又有神与鬼的夸张,显示出了浓郁的图腾、神灵意味,象征的可能是古代蜀人的崇拜偶像。也就是说,在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群中,并非千篇一律全都是祭祀者的象征,其中也有祭祀者或神灵偶像的写照。
三星堆博物馆里有哪些珍稀文物必看
我是在 2020 年 8 月左右去的三星堆遗址,里面的文物,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比想象中,要大好倍甚至十几倍,完全被其特殊的制造工艺和风格被震慑住。
如果你有幸去到四川,一定要去看看三星堆博物馆。
博物馆简介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38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我国一座大型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门票攻略
- 普通票:72元/张 / 学生票:36元/张 / 游园票: 5元/张游园票的参观内容仅限园区,不含综合馆、青铜馆、修复馆。60岁以上老人凭本人身份证原件进馆,无需换票。
- 开放时间:修复馆8:30—17:00;综合馆(第一展馆)8:30-18:00
- 预约方式:前往三星堆,一定要记得提前在三星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或官网预约参观门票。博物馆游客中心售票窗口只办理游园票(不含展馆参观)和政策性优惠票
- 交通攻略:成都 - 三星堆
景区直通车:在成都春熙路、武侯祠、宽窄巷子等地点可以购买单程或者往返的景区直通车,直接抵达三星堆门口。
动车/城际列车:每天从成都或从德阳,都有很多车次(动车、城际列车、高铁)到广汉,可以直接在12306查询购票。
长途汽车:在成都昭觉寺汽车站乘坐到广汉的客运汽车,滚动发车,人满即走。到达广汉市汽车客运中心的可以乘坐 6 路公交车直达; 到达广汉市东门汽车站的可以步行至金雁桥公交站,搭乘 11 路公交车。
下面,我将说说里面值得一看的珍稀文物。
一、青铜人立像(商代)
尺寸:人像高 180CM(冠顶至足底),通高 260.8CM
哪怕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站在这座立项下,你会觉得自己瞬间渺小,且会有很重的压抑感。但当你仔细观察人像细致繁复的衣着纹饰,迥异的面容表情,又会被不自觉吸引。
二、青铜神树(商代)
尺寸:高 396cm
这座青铜神树,貌似是盗墓笔记里秦岭神树的原型。近 4 米高的神树,实在出乎意料。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伟大的实物标本,当可视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绝,天人感应,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话意识的形象化写照。
三、青铜纵目面具(商代)
尺寸:高66cm,宽138cm
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中,这件有着“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青铜纵目面具,最为奇特:
- 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
- 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
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
这个面具的形态,完全不像是地球生命的面部特征。站在它面前,不经会往宇宙深空遐想,一方面又叹服古人的想象力,以及精细的青铜铸造技巧。
四、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商代)
尺寸:头纵径14.5cm,横径12.6cm,高42.5cm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上包贴金面罩,与古蜀人的宗教习俗有密切关系,作为常设于宗庙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饰以黄金,其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美观,应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具有特定的功用和文化意义。
五、青铜太阳轮(商代)
尺寸:直径85cm
这件直径接近 1 米的圆形青铜器,是通过残件复原而成的,像一个巨大的飞船方向盘,与以往出土文物,全然无相似之处、。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它命名为“太阳形器”。
六、金杖(商)
尺寸: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约463克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金杖,是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金杖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
在金杖一端,还有三组图案:
① 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
②两组图案相同,上下方分别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
三星堆面具的意义是什么
三星堆面具的意义在于它一个是丰富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三星堆文明和其他的文明存在一个文化交流。
三星堆面具反映的是古蜀人心目中的神灵形象,其所具有的特征,应是古蜀人祭祀对象的特征。尤其是青铜大面具,因其体量巨大,不可能是现实中用于佩戴的“实用性”面具,而是古人将祭祀对象人物化后的形象,是用来祭祀的神器。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有名的,就是被称为拥有“千里眼、顺风耳”的青铜纵目面具了,其独特的相貌和巨大的体量令人感到无边威仪。
此外,三星堆一、二号坑还发现了另外两件纵目面具。三星堆发现的3件纵目面具额侧和两侧均有对穿方孔,可能是用于悬挂在高处之用。
学术界一般认为,三星堆面具纵目广耳的特征,似在强调其超乎常人的特征,此外它们体量巨大、使用时被高高悬挂,所以可能是被受祭的对象。《蜀王本纪》记载:“蜀王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纵目的面具,可能刻画的就是一代蜀王。
三星堆有很多不一样的青铜器,那么青铜器都是什么样的呢
三星堆所有文物介绍
1.1号大型铜圣树
二号祭祀坑出土,躯干高359,躯干高396厘米。
1号大型铜圣树由底座、树和龙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采用套筒铸造、铆接铸造、镶嵌铸造等工艺。其高度为3.96米,躯干顶部和龙的后段略显残缺。在迄今为止中国见到的所有青铜文物中,这棵神树是最大的一棵。树的铜底座是圆顶形的,下面有一个圆形的座圈。
我们倾向于认为三星堆的神树应该是古代传说中扶桑、简木等神树的复合产物,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通天”。树木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借此下凡,巫师借此升天,或是树间的爬龙,或是巫师的驱赶。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的伟大实物标本,可视为远古先民天地无尽、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人神互通等神话意识的生动写照。三星堆神树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它是中国宇宙树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巨大实物标本。
2、铜像
出土人像高180,高260.8厘米的二号祭祀坑。
在三星堆众多的铜像中,足以统领群雄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大像。——这座伟大的雕像,无论从穿着打扮、形象还是体型,都堪称他们的“领袖”。与过去殷墟出土的玉青铜人像相比,真可谓“小魔女”“大魔女”。在世界范围内,三星堆青铜大理人也是同时期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画像佩戴的格纹腰带饰品应该具有“法条腰带”的性质,代表权威。他衣服上的几组龙纹似乎是对神灵的同情,他穿的衣服很可能是巫师的法衣。他手里拿着某种仪器吗?有人认为是丛,有人认为是权杖,有人认为是大象牙,有人认为像彝族毕摩(祭司),还有人认为他是空手挥舞,表示祭祀时的特定手势。
蜀国的古代史早已沉寂,而那些无言的文物给人们抛出了一个难解的文化之谜...
3.青铜葛
宽:2.5 ~ 4.3,总长:20.4 ~ 21厘米。
一号祭祀坑出土三星一号、二号祭祀坑共出土61件青铜剑,均为十字形。根据其形状的相对变化,可分为五种类型。三星十字形青铜格的辅助是细长的等腰三角形,两边有锯齿状或弧形的刃口。一般认为,这种青铜戈可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巴蜀三角援建的无胡青铜戈的祖先。就器物分类而言,青铜兵器是“青铜兵器”。但从三星堆的青铜兵器较薄,不具杀伤力来看,应该是用实战兵器制作的礼器。据推测,三星堆的十字形青铜网格在宗教仪式中被用作礼仪,以加强其尊严。此外,在古蜀人的祭祖求神仪式中,也有可能用这种青铜高脚杯作为驱邪器。
关于三星堆凸目面具研究的几个问题_三星堆面具
摘 要:三星堆遗址的大量青铜面具,出土伊始就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二号祭祀坑中出现的3件眼球呈柱状向前突出的面具更是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样奇特的造型在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中都是极其少见的,因此关于它的名称﹑所含信仰,学者们多有歧说,而且对其是否存在传承情况,亦少有论及。本文将就此种面目的名称、所含信仰这两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其传承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三星堆凸目面具 名称 信仰 传承 一、前 言 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三件眼睛(眼球)呈圆柱状突出眼眶的面具引起了学者们浓厚的兴趣。这三幅面具造型奇特,皆方面宽额,两颊稍微内收,长刀眉,“橄榄核状立眼,眼球为弧边菱形成柱状向前长突,眼球上有一宽带状箍。”关于这三件面具的奇特造型,引发了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成果层出不穷。 有学者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由外貌特征﹑风俗习惯及民族使用物品的对照等判定其文化的民族归属。也有学者从人类学角度出发,通过对世界各地具有凸目的面具的研究,认为这种面具只是一种有系统地﹑规范性地表达自身社会的符号。更多学者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这种面具背后所蕴含的是当时的一种宗教信仰或是图腾崇拜,,如徐学书就认为这种面具是人兽形象合一的崇拜对象,其后等众多学者采纳了此种观点,或持祖先神与自然神双重神性之天神崇拜的相近之说。范小平则指出此种面具“可能是纵目蛇的图腾”。 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关于此种面具的名称、使用方法及功用的研究应该是最根本的存在。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有不同的认识,那么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笔者即从这些基本问题出发浅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疑问,诚盼方家指正。 二、凸目面具的名称问题 三星堆青铜面具出土之後,众多学者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的记载,称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为“纵目式”面具,认为面具的造型与蚕丛有密切关系,是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方式。这种说法被大多数学者接纳,大量证据也表明这种说法是能够成立的。古时“纵”通“从”,《集韵·锺韵》中说“从,南北曰从”,《广雅·释诂二》:“从,长也”,《楚辞·招魂》中有“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王逸作注曰“从,竖也”。由此可知“从目”即竖目,眼睛形状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的眼睛显然具备这一特徵。 由于这三件青铜面具眼部明显外凸,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纵目式”。有学者认为“纵”本身包含的即有眼球向外凸出的含义,然而不论“纵”是否包含有此种含义,结果都认为其是“纵目式”面具的一种。最近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如钱玉趾就认为,这三件眼球向外凸的面具与其他的“纵目”面具造型差异较大,而应该具有不同的名称。他根据《楚辞·招魂》中关于土伯“参目虎首”的描写,并且根据后世“参”有“长,直向”这一义项,认为可把它们称为“参目”,使之与“纵目”有所区分。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用现在已出土文物文献来进行论证,还显得略微单薄,可进行进一步考察。 三、关于面具所蕴含的文化信仰,众说纷纭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民族的人或哪种动物有这样奇特的眼睛造型,眼球往外凸这一特点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种奇特造型具有什幺意义?许多学者纷纷把其造型与背后所蕴含的信仰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二十多年以来,许多学者研究了其涉及到的信仰问题,众说纷纭。在此笔者将对几种影响比较大的观点进行探讨。 关于信仰的问题笔者在前言中已经提到,影响最广泛的观点是认为,此种造型是人兽的合体,而在古文献记载中,人兽合体的面貌是一些神灵的外貌特征,《山海经》中就有较多对此类神灵的描写。如《西次四经》中说“崦崰之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熟湖”;《大荒东经》中提到“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本比尸”;《海外东经》中说道:“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而这种人兽合一的形象具体到三星堆凸目面具上时,又被一些人认为是龙(蛇)与其祖先蚕丛的结合体。 首先,凸目是被看作兽的象征的,而龙的形象恰恰符合了这种形象。我们都知道龙的基本特征是,头上有角,眼球突出,口含长舌。苏宁认为“我们可以在三星堆面具和青铜器中找到龙的原型——夔龙戴冠纵目面具”古代四川地区是鳄和蟒蛇生活的地方,而鳄和蛇能够形成“夜间眼光柱”,人们由于对这种“夜间眼光柱”的敬畏心理,这一特性在后来神话的发展中为“龙神”所拥有。 其次,这种面具虽具有兽耳牛鼻等兽的器官,但却拥有与人面具相同形状的眼眶与人脸的轮廓,而蚕丛又拥有“纵目”的形象,因此一些人认为其是龙与蚕丛的(自然神与祖先神双重神性)结合体。 最后,古时人们把这种龙神的特征赋予蚕丛,以作为其生理特征,是因为他们认为把自己作为与自然神有公同特征的人的后代,在祭祀仪式中能更好地和神灵沟通,从而使神灵更容易降临凡间,或者使他们能更容易向神灵传达民间诸事。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凸出的眼球是对眼睛崇拜的表现。龙红和王玲娟指出,由于古代蜀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由此人们产生了对“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崇拜之情。赵深艳也提到,凸出的眼球是“对巫者视觉功能的强调,以及对于强化视觉功能的向往”。 其实这种眼球从眼眶向外凸出的面具不仅仅在古中国存在,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斯瓦赫面具。关于这种面具,列维—斯特劳斯说“在整个北美地的神话和仪式上,圆柱形扮演的角色在于把握和固定相距遥远的事物,并使之产生直接的沟通”,无论这种暴突的眼睛被认为具有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对眼睛这一器官的敬畏与尊崇。
春晚公布三星堆出土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大面具,具有哪些意义和价值
三星堆青铜面具彰显了三星堆文明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与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它的亮相不仅让人领略了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公众认识考古、了解考古,从考古中汲取精神滋养的浓厚兴趣。
金色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的形象已经为人所熟知,但是春晚的舞蹈还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这场舞蹈除了还原了面具戴在人脸上的效果,也还原了面具本来的金色。青铜器刚铸造成时,是有如金子般的色泽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金色的表面开始逐渐变化,最后成了青色。而这场舞蹈让我们看到了金灿灿的三星堆面具,视觉上有着一种惊艳的感觉。
青铜大面具舞蹈的最后,两人来到了一个放着巨大青铜面具的地方。青铜面具放置在几层土台之上,威严而又神秘。这也是对发掘出的巨大青铜面具的使用方法的一种猜想。而这个青铜面具也来到了春晚的现场。它的高度大约为70cm,高大威严,睥睨众生。或许几千年前,古蜀人制造这些大青铜面具,就是这样将它放在高高的祭祀台上。从四面八方来到古蜀国的人,一起站在祭祀台下,仰望着巨大的青铜面具,心中难免有所震撼,从而在心理上臣服于古蜀国。
纵目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戴面具的习俗。在某些民族,这是祭祀时所必须的道具。三星堆出土青铜面具就是用于祭祀,所以面具的造型用意深刻。青铜面具有大有小,它的造型却是大同小异。青铜面具都有一个明显区别于一般人脸的造型——纵目。面具文化其实面具文化并不遥远,戴着面具跳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傩戏。这是在中华大地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傩戏至今存在,我们仍然能看到古老的面具舞。戏剧中的脸谱,也是从面具文化而来。
商铜纵目面具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这款面具的原型是什么
商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这款面具的原型是古蜀国的创始者蚕丛,他也是古蜀国第一个称王的人。
纵目面具
商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考古出土发现的重要文物,也是对古代文化和我国的考古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存在。三星堆文化从发现到现在,一直都是备受瞩目的,不仅仅出土的文物的精美程度让人们惊叹,出土文物的影响更是深远。其中出土在二号祭祀坑的商铜纵目面具的形状样式更是奇特,被游客们亲切的称为千里眼,顺风耳。该面具高0.6米,宽1.38米,面具的眼球部位是以柱状并且向外纵向突出了16厘米之多,而面具的两个耳朵也是不小,样式向两侧伸展的同时并且向上方耸起,看上去像是飞翔的感觉,这样的面具也是让人们疑问多多。
纵目面具的原型
商铜纵目面具的发现就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疑问,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就是这具面具的原型是谁,目前很多学者认为纵目面具的原型是古蜀国的蚕丛。而根据考古文献的记载可以找到,汉代的扬雄写的《蜀王本纪》一书和东晋时期常璩写的《华阳国志》,都有对古蜀国有文字记载,也是目前比较有可信度的史料记载。文中记录古蜀国的语言看起来不太寻常,又比较稀少,但是也不影响古蜀国存在的真实性。古蜀国时期是周天子后期对各方统治地位已经形同虚设了。这样的局势下古蜀国的蚕丛就在诸侯各国中第一个称王了,蚕丛的长相也是和平常人不同,他的眼睛比常人的眼睛要往外凸出的多。再加上当时古蜀国管辖的地区民众都是蚕丛教育的,而人们对第一代王蚕丛也有了供奉的信念传统,认为蚕丛是神明一样的存在,在后来的祭祀活动中神话了蚕丛,也就有了现在出土的千里眼,顺风耳一样的纵目面具,这也是众多学者比较认可的原型人物。
文物的传承和保护
纵目面具的出土让人们惊叹,不管当时面具的具体寓意是什么,出现在祭祀坑里,也能得知当时的人们也是比较爱护尊敬的。而现在的我们也更加应该保护好古人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在人们惊叹纵目面具千里眼,顺风耳一般样式奇特的同时,更应该珍惜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
更多文章:
htc328d手机(htc328d插入联通卡后显示无sim卡)
2024年10月8日 16:50
佳能机身12位编号有什么用(佳能单反的机身编号在哪我只看到镜头的这个码有什么用如何查是否行货)
2024年12月8日 06:50
手机无线连接不可上网(手机wifi已连接(不可上网)怎么办)
2024年9月28日 10:00
三星a905g怎么样值得买吗(三星A71 5G和三星A90 5G那个好)
2024年5月21日 05:30
笔记本电脑怎么无线连接投影仪(如何连接无线投影仪 如何将电脑无线连接到投影仪)
2024年4月6日 12:20
oppor9plus官方刷机包(OPPO R9 plus 刷机)
2024年9月4日 09:00
htc拆机屏幕总成(htcm8拆机换屏后屏幕压不平,总是一翘起)
2024年4月23日 00:50
小米12sultra发布会回放(小米12SUltra官宣首发索尼IMX989:索尼迄今最大手机传感器!)
2024年11月3日 20:40
威尔士0比2伊朗(补时连进2球!伊朗2-0绝杀威尔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4年8月29日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