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知青下乡是怎么回事?知青下乡是哪年开始
本文目录
所谓的知青下乡是怎么回事
1、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2、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至1800万之间。
扩展资料
“文革”中最早要求下乡的红卫兵是北京的蔡立坚。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源于50年代中期。当时党和国家号召和鼓励城市青年“下乡上山”,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青年学生就业,加强农业生产。
1955年9月,毛泽东一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最高指示,标志着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在全国范围内启动,1956年那一年,全国有近20万名城市青年或志愿或被动员加入了垦荒队伍。
整个50年代,中央没有专门机构统筹管理,当时的城镇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基本上由地方自行安排和组织进行。1962年国家农垦部成立了安置办公室,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青下乡上山。
资料显示:至“文革”开始前,全国共有城镇知识青年和社会闲散劳动力196.9万人下乡上山。其中知识青年达到129.28万人,占全部下乡人数的65.6%。
在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的回乡、下乡知识青年中间,最有影响的当属河北的邢燕子、侯隽和江苏的董加耕。1964年12月26日,董家耕、邢燕子受邀参加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设的小型生日宴。他们的座位紧靠毛的左右两侧。
席间,毛泽东问他俩的文化程度,并多次给他俩夹菜劝餐。侯隽的成长也得到周恩来的关注。他们是那一代下乡知青中的幸运儿。
1966年蔡立坚18岁,是北京市长辛店铁路中学高二学生。红卫兵大串连时,她随该校一支长征队去延安串连,途经山西榆次县一个贫困山村——黄采公社杜家山。蔡立坚见到那里山地很多,大都没有开发,农民过的日子很苦。
她觉得这是发挥知识青年作用的好地方,琢磨自己该不该留下来在这里插队。一直到长征队已离开杜家山280多里时,她毅然告别同学,只身返回杜家山,向乡亲们表示要扎根杜家山,同他们一起建设山区。办过一系列手续后,1968年3月,她正式成为这里的一名新社员。
1967年10月9日,北京市二十五中、二十二中、女八中、女十一中的10名毕业生,前往内蒙古西乌珠峰沁旗白音宝力格公社插队。起程的那天清晨,他们汇集到天安门前,面对毛主席巨幅画像,宣读了誓词,这是首都第一批奔赴内蒙大草原的红卫兵。
1968年2月8日,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红代会的55名红卫兵摘下袖章来到天安门毛主席像前宣誓辞行,成为首都第一批参加西双版纳建设的红卫兵。
首都红卫兵带头下乡,掀起了一个城镇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浪潮。这是一股奔腾不息的洪流。裹挟其中的,不仅仅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中专生、高中生、初中生、高小生和社会青年,而且还有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大量医疗、文教工作者,国家干部及一些受运动冲击的“专政对象”。
从一望无际的北大荒原野到孔雀开屏的西双版纳,从天山南北的戈壁绿洲到南疆海岛的橡胶林场,从呼伦贝尔盟大草原到世界屋脊的西藏,到处都是知青的足迹和身影。
知青下乡是哪年开始
知青下乡是1968年开始的。
1968年,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下,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这次大迁徙既不是发端,也不是结束。
实际上,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结束于70年代末,总共涉及到1700万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知青的相关小说
知青出身的作家们对知青生活的缅怀、对农民问题的独到探讨、对人生真谛的求索,使知青小说成为新时期小说中最凝重、最奇特的组成部分。
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张承志《绿夜》(象征着发现“美丽瞬间”)、《黑骏马》(象征着“永远的缺憾”)《北方的河》(象征着人生的理想境界)、《黄泥小屋》(象征着“人的念想”)、《金牧场》(象征着“人类的理想”)、《心灵史》等。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青年网-1968年知青下乡
知青下乡的意义及目的
意义:1.缓解当时社会就业压力。2.缓解城市供给压力。3.拉近阶级之间的距离,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4.大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给战后的中国农村注入大量劳动力,一龚程度上解放农村劳动力,给农村带来新的种植理念,引导农业发展。5.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给知识落后的农村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思想,为以后政府执行政策起到了前期铺垫作用。6.从某种程度上位终止文化大革命起到一定作用。目的:1、知识分子属于小资产阶级,因此当时认为他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十分必要;2、希望他们把一些科技、文化传到农村;3、部分反革命组织企图以此为借口,打击异己,全面夺权。扩展资料: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下乡知青始于1955年,当时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有一批中学和高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报上发表了《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报道了这个乡的事。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组织了远征垦荒队,动员城市青年奔赴农村。知青的榜样:董加耕、邢燕子、侯俊等就是当年被《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大势宣传报道出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逐渐进入高潮,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并在编者按中说:“主席最近又一次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希望广大知识青年和脱离劳动的城镇居民,热烈响应主席这个伟大号召,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从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至1973年12月8日,全国有800多万城镇青年上山下乡。这些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一政策一直执行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此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回城市。实际上,这场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结束于70年代末的上山下乡运动,总共涉及到将近1800万的知识青年。
知青上山下乡的意义
知青上山下乡的意义:
1、知青下乡对于农村的教育普及、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以及乡镇企业的建立(乡镇企业成立多是知青推动,初期其业务骨干也大多是知青担任)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幅度改变农民面貌。
2、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缓解了城镇青年就业危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加强工农联盟基础、教育青年、是消灭城乡差别的一个重大尝试。
扩展资料: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代,大都是新中国创立后的第一代儿女,他们成长过程中大都受到英雄主义的熏陶,既造就了“文革”时期的盲从冲动,也成就了他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感。在逆境和曲折当中,在不公平和磨难当中,1700万知青中的多数人用青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献。他们在荒原戈壁、热带雨林、农村边疆,在苦难中铸就辉煌,他们屯垦拓荒,辛勤耕作,修桥筑路,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推广农业科技、传播农机知识、抢险救灾,医疗济困,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曾经造福一方。
知青下乡是哪一年
知青下乡是1968年12月开始,1978年10月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
进入7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详细介绍:
知青,顾名思义,就是对知识青年的简称。新中国刚刚成立那会儿,有大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而知青下乡就是那个时候产生的。知青下乡插队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考之后才结束。
那些从城市被下放到农村的年轻人有些是自愿的,有些也是被形势所迫。他们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基本上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文化教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陆陆续续的有城市的年轻人,自发或有组织的到农村去生活。许多知识青年在号召下,自发的去上山下乡,在山上垦荒,在农村地区建立农场。
知青下乡是哪一年到哪一年结束
知青下乡是1968年开始1978年结束。1968年12月,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
进入7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知青下乡的意义
一是让知青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
二是培养了知青的自信心。上山下乡的经历,使知青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学懂团结群众。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知青下乡是什么时候
知青下乡是1950年代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
1955年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下乡知青详细历史
1955年,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有一批中学和高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报上发表了《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报道了这个乡的事。毛主席读了很兴奋,亲笔写了按语:“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的到那里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55年8月9日,北京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萝北县,建立了北大荒“北京庄”。发起人是扬华、李秉衡等。小学毕业的河北省临西县的吕玉兰,回乡建立了第一个合作社,15岁就当了社长,是全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下乡知青
知青为什么要上山下乡是怎么回城的
很多网友好奇历史大环境下知青为什么要上山下乡,背后到底是谁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发展正起步的时候,有知识的青年却走上了下乡的道路,最后知青们是怎么回城的?一起跟 我来了解下吧。 全国的知青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插队落户,与农民杂居在一起的,他们同农民一道挣工分,自食其力,如遇机会,可以被抽调回城另一类便是支边的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他们名义上是兵团战士,过着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享受微薄的工资,但不能招工回城,也不能招干,这样的知青有200万人,占全国知青的五分之一。 简单看为什么要上山下乡呢,好像就是老人家一声号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时代,自然就行成上山下乡的运动。可解放十几年了,为什么只有到60年代末才发出这样的号召?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寻找事物的终极原因,就要深入到经济领域。这的经济-----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四十年了,为什么要上山下乡?不知多少知青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知青运动的一员都希望搞清楚他的终极原因。几十年的思考,有了这样的感觉:
更多文章:
魅蓝X和魅族mx6哪个更好一些?魅族MX6深度评测 魅族MX6手机怎么样
2024年6月14日 15:20
htc e8参数(HTC E8 和 HTC M8SD有何不同)
2024年6月2日 20:30
笔记本键盘u变成4怎么改回来(笔记本电脑按u是4怎么设回来)
2024年2月26日 11:40
联想拯救者y7000p官网配置(联想y7000p笔记本参数配置)
2024年10月19日 05:10
讯景hd7750(讯景酷魂7750显卡怎么样比蓝宝石hd6670怎么样)
2024年11月9日 01:30
爱国者摄像机使用说明(爱国者V1020 带有摄像功能么具体怎么操作)
2024年5月13日 10:20
小米电视4c怎么看电视频道(小米电视4C 32英寸怎么看电视直播)
2024年10月9日 18:40
gtx680和750ti(我这配置能玩刺客信条大革命吗 CPUi3 7100 显卡gtx750ti)
2024年3月15日 14:40
飞利浦w626论坛(跪求:飞利浦w626联通定制G1版手机刷机包(白色))
2024年10月17日 18:20
郑州日产nv200怎么样(郑州日产NV200怎么样油耗高不)
2024年9月3日 18:00
1660ti和1060独显区别(GTX1660Ti和1060有什么区别-极冻酷凌)
2024年10月17日 12:00
崔克自行车价格(3200万崔克蝴蝶自行车)?折叠自行车价格多少
2024年9月8日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