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i进气道(中国DSI进气道是怎样研制出来的)
本文目录
中国DSI进气道是怎样研制出来的
DSI俗称附面筋祈祷。也就是一种进气形式,是用一个可以调节的鼓包,来调整进气量。DSI进气道出现在枭龙第四架原型机上。中国在F35出现后(设计方案出现较早)积极进行研究,利用现有的技术,进行了多次改进,试制了多架原型机用来测试。DSI并不是直至有F35有,早在F16时代,美国就曾考虑给F16加装,但因为腹部进气不合适,所以没能加装。现在中国的科研实力已经比以前强了很多了,可以自己研发出高新技术了。而且DSI技术,是列为美国机密文件,是绝不可能被偷的,更没办法谈仿制了。
哪些战斗机进气道有鼓包
蚌式进气道,DSI进气道,中文称“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它采用一个固定的鼓包来模拟常规进气道中的一、二级可调斜板,并能够达到对气流的压缩,以及简化结构、隐形的目的。DSI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阻力小、隐形等特点。
由美国F35首先使用
之后中国研制的枭龙战斗机,歼10B、歼10C,以及中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也采用了DSI进气口。
DSI和加莱特这两种进气道谁比较优秀
这两种进气道很难说那种好,进气道的选择一方面看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要看所研制飞机的作战需要,CARET进气道速度适用范围广、技术成熟,风险小,但结构复杂,重量大DSI进气道结构简单,大大减少结构重量。当初在F16上进行验证时认为在低速情况下,相对于有附面层进气道有优势,但高速优势不明显,近年来中国先后在FC-1“枭龙”,J-10B,J-20上采用DSI进气道,说明中国已吃透DSI技术,从J-20这种强调高空高速的空优战机采用DSI可以看出中国解决了DSI的高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从结构上讲,DSI拥有很大优势
什么是蚌式进气道技术,详细介绍一下
蚌式进气道中文学名是“无附面层隔道进气道”,英文简称DSI或BUMP。常规飞机在空气中飞行时,靠近飞机表面有一层空气因为粘滞作用流动较慢,如果被引入进气道会导致进气效率下降,而且由于其流速低,与高速气流作用后容易引发发动机喘振。高速战斗机一般都采用具有附面层隔道进气道。蚌式进气道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早提出,在进气道的进气口并没有设置常规的固定式附面层隔道,而是通过计算机设计了一个三维曲面的突起块,或者鼓包。这个鼓包起到对气流的压缩作用,并产生一个把附面层气流推离进气道的压力分布。装了新型DSI进气道以后,发动机的推力特与原型机一样,而亚音速的单位剩余功率还比原型机的进气道稍好些,同时飞机的重量也得到减轻。取消附面层隔道后飞机可以减重数百公斤,而且DSI对速度适应范围很广,FC-1枭龙采用DSI后甚至可以取消进气道后的放气门,对减轻飞机重量,提高战术性能有极大好处。歼10B(J-10B)原型机已采用DSI进气口。DSI进气道采用一个固定的鼓包来模拟常规进气道中的一、二级可调斜板,并能够达到对气流的压缩,以及简化结构、隐形的目的。据专家介绍,DSI进气道与常规进气道相比,有三个主要优点:一是采用“锥形流”乘波设计,总压恢复较高;二是减小了飞机迎风面的阻力,提高了飞机的隐形性能;三是不设计辅助进气门和放气门,取消附面层隔道后飞机可以减重数百公斤,大大减轻了飞机的结构重量。总体来看,DSI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阻力小、隐形等特点。而且DSI对速度适应范围很广,FC1采用DSI后甚至可以取消进气道后的放气门,对减轻飞机重量,提高战术性能有极大好处。
DSI进气道很先进吗为何只有中美两国在研制有哪些优缺点
DSI进气道没有那么难,在这个技术成熟应用之后,欧洲就没有新研制的战斗力问世,而对于三代机,改不改DSI,对非隐身飞机没有实质上的性能大幅提升,而对于制造方面的影响却很大,所以就没有应用。世界上最早应用这个技术的是美国的F16,验证了这个技术的实用性,但对于F16,花大把的钱改造没必要,所以是到了F35才用上了。
机头进气不能说落后。如果单论进气效率机头进气反而最佳。只是因为现代战机需要在机头安装雷达不得已淘汰。这一点中国确实是后来居上。但是进气道再先进,也不能档次性提高飞机战力,只不过稍有减重,增加了点隐身性。
说得简单一点,这就是被动增压装置,我们现在很多车上都有涡轮增压器,是通过涡轮风扇实现空气的增压,相对技术含量在今天很普及,可是战机上的空间太少,无法通过风扇系统实现,因为本身喷气发动机就是这样工作的,所以在战机上搞DSI没点内涵实力是无法实现的。
第一,减轻重量 第二,建造蚌式进气道需要风洞和超级计算机,中国都有,这两个都有的凤毛麟角 第三,蚌式进气道可以阻隔红外特征,对于隐身飞机必备,所以苏57正面红外特征明显,不能算真正意义的隐身飞机。
这个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是中国八十年代提出来的,当时受制于资金,材料不行没有搞出来,和美国蜜月期交流给美国人的。别看只是一个鼓包,这个鼓包必须要有精确的空气动力学数据才能弄出来,差一点点都会影响进气效率,不同的飞机进气结构都不一样,这个靠抄袭是没有用的,必须频繁经过风动气流实验才能得出结果。
F16喉咙上也卡着一根大大的鱼刺,和歼十A早期型号有得拼了,之前歼十A进气管上方的那四根棍棍让国内军迷如同喉咙卡着四根鱼刺,经常被调侃,后来歼十BC两款都用蚌式进气道,没了那四根棍棍,现在可以调侃F16咽喉中的鱼刺了!
另外,别以为风洞吹的就没有技术含量,首先风洞的建造就很考验技术,其次,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决定要吹的部件的形态,然后通过不断实验去完善,并促进理论研究。那些把日本荷兰吹上天的,就是吹不上风洞。风洞造得起的国家不多,掏的起钱的和有能力造得出来的又是两回事,而且风洞不是造一个就万事大吉,需要一系列的风洞,所以,压根就跟小国没关系,毕竟成本太高了,造出来不能大规模运用又是个死循环。
世界上称得上航空强国还真是凤毛麟角,不是能研发一两型飞机就是航空强国的。航空工业强国首先需要强大且全面的工业配套能力、全谱系研发能力、全谱系实验能力等因素,如评论区讨论的风洞就是航空工业强国的标志之一,特别是超音速、高超音速风洞是绝对的高技术。
首先,你需要一个完备的大型风洞群,也不贵,就一两百亿吧,哦,是美元。顺便再建几个配套的电站之类的小玩意儿就好了,然后,你还需要一组成套的超算,也不贵,天河二号据说差不多就三十亿,使用成本另算,什么,从来没玩过?那再花几十百来亿慢慢摸索呗!最后,你还需要一套基础但比较完善的战机设计制造气动模型,没有的话,对门毛子那里卖得估计比较便宜,你问问人家一百亿美元卖不卖?
中美应该是同时起步研究进气道技术,不存在代差,也比如鸭翼,其实中国只是受制于经费,但是近几年经费有了,那么我们绝对是最喜欢赶潮流的。我们上个世纪就提出了很多指标一流的发动机方案,结果都是因为材料下马了。那能不能喷材料学领域专家呢?这个也不能。材料学是非常需要日积月累的,它就像起地基,不同的是他会一直发展,技术可以弯道超车,材料太难太难了,它非常依赖于积累,我们材料起步太晚了,发展速度真的已经很快了。
举个例子,技术就像力量,用功锻炼可以比较快的提升,但材料是身高,你就是天天吃人参也不能太明显的长高。这是科学规矩,没办法。我们这十年的材料发展,绝对是非常快了。所以别喷发动机,那真不是发动机研发专家的问题。
DSl进气范围不如CARET宽,DSI不可调亚音速超音速进气不易兼顾,要么偏重超音速、要么偏重亚音速,只能舍取采取CARET的F-22虽然付出重量代价,但进气范围更宽,兼顾亚音速超音速进气要求,所以F-22亚音速超音速性能都出众。纯粹的打孔抽气是没用的,因为物面角摆在那里,激波角也就几乎限制住了,激波后的空气无法流动到激波前,所以进气道的超临界溢流问题还是会存在。DSI只能做好某一个设计点,对于超音速环境,高于或低于这个设计速度太多就是会导致进气道效率降低。
一个是原创,一个是就不说了,并不能相提并论,不是DSI进气道就比别的进气道先进,也有它的短板,就是对速度适应范国较窄,除非采用可变形鼓包设计,解决随着速度的增减改附面层气流的奇变对发动机的影响,歼20是不是用到了变形鼓包还不确定,可能还面临金属材料问题。DSI的问题不是优势集中在2倍音速以内,而是只在某个速度区间效能最大化,这个速度区间是设计之初就设定好的。之所以有2倍音速以内有优势这个说法,是因为最开始使用dsi的两款战机都是单发,极速都在2马赫以内。到歼20出现之后,这个说法不攻自破,因为歼20绝不可能放弃2马赫以上的极速。有消息说歼20是可调dsi,但是没有官方说法。
尖端科技依靠大量科技人才和经济投入,整体工业体系的健全只是我国的一个特色或者说是无奈。因为即使我们有钱,别国工业技术也不为我所用。欧美印就没有这些顾虑,但这样也有其弊。
更多文章:
华为荣耀v8高配版(我想问一下lda,al20是华为什么型号)
2024年3月5日 19:30
vivos10e值得买吗(vivoS10e和vivoT1x参数对比-vivoS10e和vivoT1x哪个好)
2024年4月30日 12:30
联发科p10处理器跑分(高通625与联发科p10哪个性能好)
2024年11月23日 03:30